网友称“月薪2万元吃不起百果园”,董事长回应:教育消费者成熟_水果摊_余惠勇_菜市场
最近水果摊的西瓜都敢卖十元一斤,四个进口樱桃李在百果园结账时跳出的51元数字,像根细针精准扎破了当代年轻人的"水果自由"美梦。社交媒体上#百果园刺客#话题阅读量破3亿,评论区清一色"月薪两万不敢进店"的哀嚎,让这家23年老店突然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董事长余惠勇拍着胸脯说"好水果供不应求",可消费者摸着瘪下去的钱包直叹气买不起啊!这场景,像极了奢侈品店员告诉你"我们卖的是艺术",转头却发现菜市场大妈都在背同款包。
四个李子引发水果焦虑五个月前,某位打工人攥着四个樱桃李的小票在地铁上泪目——这价格够在菜市场扛走两筐新鲜车厘子。网友们瞬间炸锅:"这是水果还是唐僧肉?""建议改名叫百果庄!"更有资深吃货翻出十年前账单:那时在百果园买斤草莓不过二十来块,如今同个塑料盒装着,价格标签直接翻三番。
"现在进百果园都跟做贼似的",95后女生小林苦笑着展示手机相册,"拍完价签赶紧溜,生怕店员以为我要抢劫"。这种魔幻场景,让"水果刺客"这个词彻底出圈。有网友戏称:"以前怕雪糕刺客,现在连橘子都要躲着走,建议超市给水果区装防盗门。"
展开剩余72%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,余惠勇在视频里推了推金丝眼镜:"真正的好水果,价格差能到四五倍"。这话像颗石子投入池塘,激得网友直翻白眼:"合着您家水果是爱马仕配货?买三个苹果还得搭个铂金包?"
从地摊到资本局时间倒回2001年,余惠勇揣着400块在深圳华强北摆水果摊。那会儿他肯定想不到,二十年后自己会站在港交所敲钟,更想不到三年后市值会缩水到26亿港元——这跌幅比过山车还刺激。
上市初期的百果园确实风光,6000多家门店像星星撒遍全国。可打从2023年开始,财报就像坐上了跳楼机:营收增速从26%暴跌到0.69%,净利润增速直接砍半。到2024年更惨,营收利润双双负增长,关店速度堪比撤侨——平均每天5家,比奶茶店倒闭还利索。
有趣的是,就在百果园哭穷的当口,今年暑期档《长安的荔枝》硬是给它续了口命。借着"一骑红尘妃子笑"的热度,荔枝品类七天卖出7700万,股价跟着蹭蹭涨了20%。可这波操作像极了回光返照,等电视剧播完,股价又蔫头耷脑地跌回原形。
教育消费者?这届韭菜不好割了!余惠勇说他们在"教育消费者成熟",这话听着像极了健身房会籍顾问的套路:"您现在觉得贵,等练出马甲线就知道值了"。可问题是,当代年轻人连健身卡都办最便宜的,谁愿意为个苹果交智商税?
看看这组数据:百果园会员数突破6000万,可活跃用户占比不足30%。这说明啥?大部分人都是薅完新人优惠券就跑路。有消费者吐槽:"第一次买觉得贵但新鲜,第二次发现也就那样,第三次直接卸载APP"。
更致命的是,社区团购像群狼撕咬着市场。美团优选9.9元能买三斤砂糖橘,拼多多整箱芒果包邮到家。这时候百果园还在强调"我们运输成本高",消费者直接甩出灵魂拷问:"您家水果是坐火箭来的?比顺丰还金贵?"
放下身段还是继续端着?要说百果园没努力过,那也不客观。他们试过搞"中档水果",结果消费者不买账:"要平价我去菜市场,要高端我选山姆"。试过优化供应链,可水果从枝头到柜台的损耗率始终降不下来——毕竟没人能保证荔枝在运输途中不闹脾气。
现在摆在余惠勇面前的有两条路:要么继续当水果界的爱马仕,守着那300万核心会员过日子;要么学学优衣库,把"高品质平价"做到极致。可问题是,当社区团购把价格战打到白热化,当年轻人开始用"雪糕刺客"的警惕心逛超市,这条中间路线还走得通吗?
有分析师算过笔账:如果百果园能把毛利从55%降到40%,同时保证品质不滑坡,客流量至少能翻一番。但这就跟让米其林餐厅卖黄焖鸡似的——理论上可行,实际操作起来,厨师长能跟你掀桌子。
结语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这届消费者不是不懂好货,是实在被割怕了。您看山姆会员店,260元年费照样人挤人,为啥?因为人家真把"优质低价"四个字刻进了DNA。百果园要是能学学这手平衡术,何至于今天这般被动?
最后给您留个思考题:如果明天百果园推出"平价高品质"系列,您会为四个李子掏51元吗?反正我是打算先等等——等隔壁菜市场大妈吆喝"新鲜樱桃李十元三斤"的时候,再去凑个热闹。毕竟这年头,能实现"水果自由"的,才是真·人生赢家。
发布于:湖南省